随着宝宝的渐渐长大,
很多家长会发现
从前的那个天使宝宝一去不复返,
现在的孩子,脾气差,扔东西,
越不让做什幺就偏要做什幺,
面对这种情况,
很多家长都忍不住要大发雷霆,
可是过后又开始后悔...
继续看下去...
(赞助商连结)
其实,教育孩子,
你越吼,孩子越差劲!
对于很多家长来说,
养孩子就是个不断失望的过程。
孩子还小的时候,
白白胖胖的,乖巧黏人。
父母也是充满了期望,
时不时想像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的样子...
可当孩子长到4、5岁的时候,
画风却突然变了,
跟当初想的完全不一样:
早上换的乾净衣服绝对撑不到中午;
学会了顶嘴,小嘴叭叭的,
干什幺都有理由;
脾气跟个「小倔驴」似得,
越不能做的事情越去插一脚...
淘气点也就算了,
可最让父母们疑惑、烦心的是:
孩子越管越不听!好声好气说吧,
孩子不拿你当一回事;
严厉批评他,虽然嘴上认错了,
可过几天还是老样子...
为什幺会这样呢?
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,
我们先来看一则心理学实验—
「别去想那头粉红色的大象」。
科学实验告诉你:
这4招,让孩子乖乖听话。
心理学家召集了一大批志愿者,
告知他们:
在你们面前这所房子里,
有一头粉红色大象,接下来,
你们千万不要去想这件事。
然而,志愿者们发现,
这很难做到。因为很多时候,
「禁止」也会有很强的暗示性, 会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。
小孩子心智不成熟,
更加容易受到这种禁止暗示,
当家长说「不要做这」、
「不要干那」的时候,
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激起了,
越是不让干的事情就越是要做。
孩子们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淘气、
固执到不可救药,
只是家长没有用对沟通方式。
许多时候,让孩子乖乖听话,
仅仅是换一种说话方式那幺简单。
那幺,该怎幺做呢?
1.你的指令,别说第二次
当孩子抱着ipad玩忘了写作业时,
当孩子盯着电视不来吃饭时,
很多家长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唠叨、
「你再整天抱着个平板玩,我就给你砸了!」
「还不过来吃饭,叫你几遍了?」
天天如此呵斥孩子,
一遍又一遍,可到头来,
孩子还是天天如此,改不了。
我们对别人的指令、要求, 越简洁越有威慑力,
如果拖泥带水,就会显得很没力量。
教官对士兵们下口令时,
会说「立正!」「稍息!」,
很少有教官会说:
「下面我再说两句,
你们都得站直了呀,要挺胸、
收腹、抬头。今天我都说几遍了,
你们就是不听... 」
下次您再要求孩子
关掉电视来吃饭时,
或许可以这幺做:
第一步,放下你手头的事, 走到孩子面前.盯着他:
第二步,等孩子意识到气氛不太对时.
你把要求简单乾脆地告诉孩子 ,
只说一次:
孩子,关了电视,该吃饭了
让孩子準确的重複 一次你刚才的要求。
如果孩子不为所动,
你就继续站他旁边盯着他,
(前提是你手头没有要紧事)
第五步,一般做到这份上,
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
一点不好意思或者妥协,
抓住孩子心理上的柔软期, 进行简单的鼓励:
「妈妈知道你是个按时吃饭的好孩子,
乖,我们现在去吃饭! 」
2.承认孩子的情绪
当你发现孩子耍性子不听话时,
可以尝试着说:
「你现在是不是有点生气?」
「你现在是不是有点不满?」
也就是替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。
年龄小的孩子,还不懂得正确表达、
发洩自己的情绪,
所当他们感到心情不悦时就会闹彆扭。
如果家长能帮孩子把情绪说出来,
孩子会感到被理解、被关心。 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, 而不是一昧的耍性子。
3.批评孩子之前,先给点警告
家长平时也要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:
「我现在有点不开心,
因为以前总是按时吃饭的那个小家伙,
现在却只顾着看电视。」
这样一来,孩子多少会有点心理準备,
知道已经惹妈妈生气了,
继续任性下去后果很严重。
4.给孩子一个选择
家长们批评孩子的时候,
总是说:「知道自己错哪了吗?」
「不对,重新想,自己错哪了?」
其实,孩子被责备的时候, 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错了,
更别说怎幺改正。在这种情况下,
再多的斥责、逼问都是无益的。
孩子真正需要的, 是家长提供一个选择:
「你有两个选择,
第一,继续看你的电视,
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能再看了;
第二,你现在关掉电视来吃饭,
以后每天还是能看半小时。
你选一个吧!」
教育孩子是个细活, 越急越没效果,家长心态放平稳, 对孩子多点耐心,问题就迎刃而解。
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